从一场城市记忆出发,我们如何打造“汉口记忆创客杯”?
2025年4月27日,艺术设计学院邱琎(环艺系主任)、王军平(艺术设计学系主任)、高源(竞赛负责人)、史洋、冯乾美,与汉口记忆文化产业项目创始人刘丹总经理、非遗田氏保婴香枕制作技艺传承人田刚在图书馆5楼中国美术学院湖北校友会办公室开展“汉口记忆”数字文创大赛暨校企合作创业项目合作交流活动,一场青年数字文创赛事的启动,不只是比赛的号角,更是一次文化叙事的重构,一种城市精神的再造。在“2025·汉口记忆创客杯”正式发布之前,我们思考良久、调研良久、筹划良久。我们不仅仅是在组织一场赛事,而是在唤醒一段城市集体记忆,重构弘扬江汉历史风貌的文化自信。
一、以“恋地主义”为起点,重建地方文化认同
恋地主义,不是保守,而是情感。我们强调的“原真性”,是在保留历史地理基因的同时,赋予其当代表达。我们从“地方依赖认同”“地方认同归属”“地方依恋”的文化逻辑出发,寻找那条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情感线索。这一切,为的是让汉口这座城市,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,更是一个能被讲述、被理解、被共鸣的文化IP。
二、用文化线路与IP构建故事力的“骨架”
我们不是随意地选择几个景点或建筑堆叠主题,而是系统梳理了江汉城市记忆线路:
百年江汉路:从江汉关到循礼门,见证开埠繁华
江汉朝宗:从集家嘴到江汉关,记录商业变迁
双龙脉动:串联龙王庙、汉正街、黄陂街、花楼街,重建生活肌理
在这些线路中,我们注入非遗IP、历史建筑IP、优秀人物IP、老字号品牌IP等内容结构,让每一个点位都成为可以讲述、可传播的城市故事单元。
三、用“数智化思维”重新表达城市文化
我们深知,今天的青年创作者,不满足于复述历史。他们想做的是跨维度表达、是技术叙事。因此,在赛事策划中,我们特别强调:
利用AI、元宇宙、区块链、APP等工具作为内容底层技术
鼓励通过插画、短视频、游戏、数字建筑等形式进行表达
搭建校企合作、非遗孵化、电竞产业化等落地平台
文化不是静止的,它必须与技术共生,与当代对话,才能真正“活”起来。
四、城市不是被消费的,而是需要被“共创”的
我们认为,真正有生命力的文旅IP,不是靠包装出来的,而是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的产物。
因此,我们从一开始就设计了开放的合作结构,高校联合、企业共建、赛道多元、平台嵌合,力求让这场“汉口记忆”的创客行动,成为一场长期的、可持续的文化动能聚合。
不是一场比赛,而是一种信仰:
让城市的记忆不再沉睡,让青年成为文化的建构者。
我们正在用数字创意,打捞那些被岁月埋藏的灿烂微光。
2025·汉口记忆创客杯,一切正在发生。
这一次,让我们从“记忆”开始,连接你我与城市未来。
文稿|冯乾美
拍摄|冯乾美
校审|樊飞阳
审核|文宇良